温度在微生物肥料中的作用这里就主要说温度与生物菌活性的影响。首先就结论上来说:生物菌的活性会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但是生物菌不会被冻死,只会休眠。但不是说活性会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吗?怎么当前还更适合施用菌肥呢?别急,之所以有这些疑惑,是因为混淆了气温与地温的关系。1、气温我们平常所说的温度,无论是天气热了,还是天气凉了,其实一般都是指的是气温。而气温的测量是在离地1.5米,避免阳光直射、通风的草坪上,这样能更真实体现大气的温度状况。但是我们的菌肥是用在土壤当中的,所以气温的变化不能用来作为衡量生物菌活性的标准,为此我们需要的是地温的衡量。微生物菌肥,含有多达十余种高效活性有益微生物菌,适用于各种作物使用,可提高养分利用率,具有广普性。福建湿地生物菌肥品质保障
施用温度:要合理施用菌肥的比较好温度是22℃-35℃,低于5℃,高于40℃,施用效果较差。对高温、低温、干旱条件下的农作物田块不宜施用。在对温室大棚里的土壤或蔬菜育苗用营养土消毒后,至少要经过10-15天,才可以施用生物菌肥,切记不可施用生物菌肥后再实行土壤消毒。不应同时使用菌肥与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一般先施菌肥,隔48小时后,再打药除草。若拌种,切忌和已拌好杀菌剂的种子混合使用。施用地块:生物菌肥的使用效果和土壤的情况有关。土壤太旱或太湿都不利于生物菌肥效力的发挥,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左右。要适宜对含硫高的土壤和锈水田,不宜施用生物菌肥,因为硫元素能杀死生物菌。对于翻浆的水田,一般不用撒施,用喷雾的方法效果会好些。对于生物有机肥,采用穴施或沟施的方式进行,不建议冲施。复合微生物肥则多采用叶面喷施、冲施等方式进行。生物菌肥如果在水田使用,比较好于清晨或傍晚采用喷施的方法福建湿地生物菌肥品质保障因此,在使用生物菌肥时,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施用,并结合其他农业管理措施,以达到好的效果。
首先,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具备农业部微生物肥料登记证,包括:微生物菌剂登记证、生物有机肥登记证,或复合微生物肥料登记证;其次,要核对执行标准。农用微生物菌剂执行的是国家标准,为GB20287-2006,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执行的是行业标准,分别为NY884---2012和NY/T798-2015;再次,要查看包装袋上菌数的标注。菌剂中的有效活菌数液体含量要≥2亿/克颗粒的要≥1亿/克,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中的有效活菌数含量要≥2000万/克。在满足以上3个条件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功能选择含有特定功能菌种的微生物菌肥。菌肥的质量要看其所含“有效活菌”的数量,活菌越多效果约好,特别说明要是活菌!
二、生物菌肥可以单独使用,但是与经过腐熟的有机肥混合使用,其效果要远好于单独施用有机肥或生物菌肥。生物菌肥不宜与化肥直接混合使用,高浓度的化学物质对生物菌肥里的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尤其要注意不应将菌肥与含硫的化肥(如硫酸钾等)及草灰混合用,因为这样的肥料更容易杀死菌肥里的有益菌。三、在对温室大棚里的土壤或蔬菜育苗用营养土后,至少要经过10-15天,才可以施用生物菌肥,切记不可施用生物菌肥后再实行土壤。不应同时使用菌肥与剂、杀虫剂、除草剂。一般先施菌肥,隔48小时后,再打药除草。若拌种,切忌和已拌好剂的种子混合使用。生物菌肥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根际环境保护屏障:菌群中的地衣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群,控制根际营养和资源,使重茬、根腐、立枯、流胶、灰霉等病原菌丧失生存空间和条件。使植物根系细胞的细胞壁增厚,纤维化、木质化,并生成角质双硅层,形成阻止病原菌侵袭的坚固屏障。增强抗逆性:菌肥中的微生物在植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从而形成优势菌群,优势菌群形成局部优势,这样就能***和减少病原菌的入侵和繁殖机会,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菌群中的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可增强土壤缓冲能力,保水保湿,增强作物抗旱、抗寒、抗涝能力;同时侧孢芽孢杆菌还可强化叶片保护膜,抵抗病原菌侵染,抗病,抗虫。复合微生物肥料:目的为生物经工业化生产增殖后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的活菌制品。湖北质量生物菌肥厂家批发价
生物菌肥中的菌种经过精心培养和筛选,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福建湿地生物菌肥品质保障
如何在秋冬季提高地温1、施肥深度我们施用菌肥时将菌肥施入到20cm以下的深度,一是因为这样才能有效改良土壤耕作层,二是20cm以下的土壤温度受气温影响小。2、提高土壤湿度提高土壤湿度对棚室温度的影响较大,可以形成棚室温室效应。即阳光直射进来,使土壤水分蒸发,水分可以阻碍热量散失,加热棚室内的温度。3、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对提升地温来说十分重要,也是可行的主要措施。一是因为生物菌在有机质丰富的环境中才能大量繁殖,二是因为有机质平均能使地温提升1-2℃。福建湿地生物菌肥品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