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材料大致分如下几类:高速钢、硬质合金、金属陶瓷、陶瓷、聚晶立方氮化硼以及聚晶金刚石。这里主要提下陶瓷,陶瓷用于切削刀具的时间比硬质合金早,但由于其脆性,发展很慢。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还是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陶瓷刀具材料主要有两大系,即氧化铝系和氮化硅系。陶瓷作为刀具,具有成本低、硬度高、耐高温性能好等优点,有很好的前景。结构整体式刀体和刀齿制成一体。整体焊齿式刀齿用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刀具材料制成,并钎焊在刀体上。镶齿式刀齿用机械夹固的方法紧固在刀体上。这种可换的刀齿可以是整体刀具材料的刀头,也可以是焊接刀具材料的刀头。刀头装在刀体上刃磨的铣刀称为体内刃磨式;刀头在夹具上单独刃磨的称为体外刃磨式。钨钢立铣刀适用于硬度较高的材料加工。浙江高硬度铣刀加长
当铣刀的切入角小于90°时,由于切屑变薄,轴向切屑厚度会小于铣刀的进给率,则铣刀切入角将对其适用的每齿进给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面铣加工中,切入角为45°的面铣刀会使切屑变得更薄。随着切入角的减小,切屑厚度会小于每齿进给量,而这反过来可以使进给率提高到原来的1.4倍。45°主偏角铣刀的径向切削力大幅度减小,约等于轴向切削力,切削载荷分布在较长的切削刃上,具有很好的抗振性,适用于镗铣床主轴悬伸较长的加工场合。用该类刀具加工平面时,刀片破损率低,耐用度高;在加工铸铁件时,工件边缘不易产生崩刃。宁波高温合金铣刀杆铝用镜面刀可实现高光泽度的铝合金加工。
由于高速钢和硬质合金的价格比较昂贵,刀具出现焊接和机械夹固式结构。1949~1950年间,美国开始在车刀上采用可转位刀片,不久即应用在铣刀和其他刀具上。1938年,德国德古萨公司取得关于陶瓷刀具的。197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了聚晶人造金刚石和聚晶立方氮化硼刀片。这些非金属刀具材料可使刀具以更高的速度切削。1969年,瑞典山特维克钢厂取得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产碳化钛涂层硬质合金刀片的。1972年,美国的邦沙和拉古兰发展了物相沉积法,在硬质合金或高速钢刀具表面涂覆碳化钛或氮化钛硬质层。表面涂层方法把基体材料的度和韧性,与表层的高硬度和耐磨性结合起来,从而使这种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切削性能。
立铣刀:立铣刀两侧都有切削齿;因此,这种刀具可以非常成功地用于多种钻孔操作。“立铣刀”这个名称是平底刀具的常用术语。钻头和立铣刀的主要区别在于钻头只能在轴向上切削,而立铣刀可以在各个方向切削。立铣刀包含一个或多个排屑槽,终用于各种铣削操作。它由高速钢或硬化材料制成。这种刀具通常有两种变体。其中一种是俗称的中心切削,在刀具的两侧都有切削刃,另一种是非中心切削刃,其中切削刃在一侧。粗铣刀:粗加工立铣刀也俗称“Pippa”刀具。这些立铣刀在严苛的操作条件下提供出色的性能。顾名思义,它们用于从工件中提取大量不需要的材料。通常,使用这种刀具具有较多的波浪齿。粗加工立铣刀会产生非常小的切屑,从而导致粗糙的表面光洁度。 铝用镜面刀可实现光滑的铝合金表面加工。
铣削方式选择改进铣削加工的另一种方式是优化面铣刀的铣削策略。在对平面铣削进行加工编程时,用户必须首先考虑刀具切入工件的方式。通常,铣刀都是简单地直接切入工件(图1)。这种切入方式通常会伴随很大的冲击噪声,这是因为当刀片退出切削时,铣刀所产生的切屑厚所致。由于刀片对工件材料形成很大的冲击,往往会引起振动,并产生会缩短刀具寿命的拉应力。一种更好的进刀方式是采用滚动切入 法,即在不降低进给率和切削速度的情况 下,铣刀滚动切入工件球刀适用于复杂曲面的高效加工和精度要求。河北经济型铣刀规格
球刀适用于加工曲面和球面零件。浙江高硬度铣刀加长
以下对球头铣刀在加工不同型面时的切削寿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总结了刀具寿命的计算公式,为提高硬质合金立铣刀的寿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中提到的刀具切削寿命是指新刀(或修磨、涂层后初次使用的刀具)次装夹在数控机床上,使用至磨损到技术公差范围最大值的切削总时间“新刀由开始使用到破损报废所经历的切削时间累加之和为刀具总寿命”概念有所不同,该研究对CAM编程、现场生产加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延长刀具切削寿命和减小刀具磨损量对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和效率非常重要。浙江高硬度铣刀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