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标(buoy):一般设置在海港和沿海航道以及水下危险物附近,用以标示航道,指示沉船、暗礁、浅滩等危险物的位置。浮标是具有规定的形状、尺寸、颜色的浮动标志,锚泊在指定位置,它可能装有发光器、音响设备、雷达反射器和规定的顶标等。浮标受海流和潮汐的影响,其实际位置以锚碇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移动,遇大风浪可能移位和漂失。因此,一般不能用来定位。装有发光器的浮标称为灯浮标(light-buoy)。内河航标(inlandriveraids)是设置在江河、湖泊、水库航道上的助航标志,用以标示内河航道的方向、界限与障碍物等,为船舶航行指示的航道。内河航标由航行标志、信号标志和专属标志三类组成。智能型航标灯内置光控眼,以此来判别外部环境。贵州警示航标灯
长江航道上航标灯为什么要分红色和绿色?红色的是“红浮”,是左侧标,进长江的时候要放在船的左舷通过,出长江要放在船的右舷通过。绿色的是“绿浮”,又叫“黑浮”,就是右侧标,进长江要放在船的右舷通过,出长江时要放在船舶左舷通过。专属标志:为标示沿、跨航道的各种建筑物,或为标示特定水域所设置的标志,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助航的统称为专属标志包括管线标专属标等二种。内河助航标志,是指为了帮助船舶安全、便利航行而设置的视觉、音响和无线电助航设施,简称内河航标。辽宁海面航标灯航标灯有固定的颜色及光强要求:频率为20-60次/分。
气体光源主要使用乙炔光源和丙烷光源,煤气灯、乙炔气灯在我国航标史上使用面较少。在解放初期,灯标制配就研制成功了“乙炔灯器”电闪光灯和电闪光仪,并投入生产。到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内河航标灯光源大部分使用的是白炽灯泡、霓虹灯管,这些光源存在易烧泡、寿命短、耗电大等缺点,既不节能也不环保。广东省航道局于1995年率先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取代白炽灯泡应用于内河航标上,先后完成了试验和逐步推广工作。1997年试验通过鉴定,开始在广东航道系统推广。
安装在不同位置的航标灯灯质颜色不一样,航标灯闪光周期也不一样,特定的航标灯灯质和闪光周期用于不同的警示位置。航标灯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表面涂镀层应均匀,不应起泡、龟裂、划伤、脱落和磨损,透镜应清晰、透明,不应有杂质、划痕和污染,构件及零件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染等,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而且紧固件不能出现松动现象。航标灯材料品质要求:1、航标灯透镜材料应为抗紫外线的高透光率材料,用于航标灯的日光开关感光罩应采用抗紫外线的高透光率材料;2、用于航标灯的水密件、紧固件应选用耐腐蚀材料;3、用于航标灯的电缆应采用橡胶绝缘船用电缆,铜质导线;4、航标灯底座材料应采用具有足够的耐候性能且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材料;5、航标灯电路组件应采用工业级或更优的元器件,表面涂覆防潮、防盐雾、防霉菌的“三防”涂层;智能型相对于控制型而来,控制型航标灯需要配备控制箱才能实现白天不亮晚上亮的功能。
航标灯是保障航道安全畅通的重要设施,是船舶夜间或雨雾天气航行的信号助航标志,系统的光强灯光颜色"灯器技术性能的可靠性"稳定性"电光源的寿命"闪光频率的准确性"节能等是航标灯极其重要的指标。目前,国内使用的航标灯系统是由三大单独部分组成,即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航标灯组成。三大单独部分安装在不同位置上,通过外部连接构成航标灯系统,这种航标灯系统缺点不足是蓄电池多采用碱性镉镍或铁镍电池,这类电池容易爬碱、腐蚀航标灯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的连接导线,体积大,日常维护量较大。光源多采用普通的白炽灯泡或小型霓虹管,其耗电量大,亮度不够,光色不纯,寿命较短。较高的航标灯在设立及后期维护时存在极大的作业难度。青海经纬航标灯
接电类航标灯和太阳能航标灯,其中太阳能航标灯按照产品的整合程度又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贵州警示航标灯
中国内河航标右岸的漆红色,夜发红光;左岸的漆白色,夜发白光或白光。现代化航标多已实现自动化、电气化和电子化,并采用无线电遥控和监视代替人工现场作业。指标示航道方向、界限与障碍物的标志,包括过河标、沿岸标、导标、过渡导标、首尾导标、侧面标、左右通航标、示位标、泛滥标和桥涵标等。是帮助引导船舶航行、定位和标示碍航物与表示警告的人工标志。航标配布应当根据江、河、湖泊、水库的具体航行条件,简单明了地指出安全、经济而又便于船舶航行的航道。贵州警示航标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