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苗,虾苗质量没问题,但是死亡率高有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水质变化过快,虾苗不适应。说明调出来的水和苗场的水有一定差异,其中包含盐度、总硬度、总碱度、pH、矿物质等,建议苗场出具水质监测指标作为参考。或采取空池放苗,滴流补水的方式达到虾苗适应水质的目的;其次,操作速度过快。来苗入池后较好稳定两天,让其适应环境后再进行淡化或转料操作,建议放苗后前两天投喂苗场相同饲料,两天后再进行转料。如果死亡率超过10%,且每天都有掉苗的情况,极有可能是虾苗应激或中毒,其原因有水质与苗场差异过大、调水材料受到工业污染、设备头一次运转没有冲洗干净等。工厂化养殖要关注水产病害的防治研究,保障养殖安全。湖北高密度工厂化水产养殖平台
那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跟传统池塘养鱼相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的优势,主要有三点:1.对水温的精确控制:一般来说,工厂化养殖的温度都在15到30度之间;2.对溶氧的充足供给:循环水养殖池,水体溶氧都控制在5mg/l以上;3.对水质的人为调控:诸如对水体PH值、硬度、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都调节在合理范围内,使得水体环境满足鱼类生长的需求!一般池塘养鱼所用的水,说是一汪“死水”也不为过!然而,循环水系统里的水,却始终处于“活水”状态!一边是池水不断旋转、流动;一边是废水不断排出,净化后的新鲜活水不断排入!湖北高密度工厂化水产养殖平台工厂化养殖为我国渔业转型提供了新方向,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储水区,经过一系列水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水体,便可以储存在“储水区”中,随时调配使用。沉淀区,水处理区不止是进行原水处理,养殖区未能处理的异常指标的水体也会通过管道流往沉淀池,然后通过调配区、水处理区后存储在“储水区”。育/标苗区,“种好一半利”,苗种质量是决定养殖成败较关键的一环。苗种繁育是养殖的基础,是长久之计,近年来市场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基因缺陷、病毒等隐患。对于高密度的工厂化养殖来说,爆发就极易“全军覆没”。建设单独的育苗、标苗区就显得尤为重要。该区域的设备系统与养殖区大同小异,区别在于养殖桶的大小和形式。通过观测鱼苗生长状态、长大速度、体型等,分筛没有问题且生长速度相近的幼苗投放到同一养殖池。而且分批投放后,更加方便跟踪。同时,实验室检测基因、病毒、寄生虫等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规避养殖风险。
养殖模式:石斑鱼的养殖一般采用网箱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便于管理和监控鱼群的健康状况。在网箱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季节和温度变化调整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确保水温适宜,避免低温导致石斑鱼生长缓慢或出现疾病。如果是在海洋养殖,除了控制水温外,还需要考虑海洋潮汐和水流的变化,确保养殖环境稳定。此外,养殖环境的消毒管理至关重要,定期对网箱和周围水体进行消毒,能够有效防止病菌传播,确保石斑鱼苗的健康生长。养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养殖业的劳动生产率。
养殖区“零排放零污染”,强大的水处理能力是根本。很多工厂化,只能实现低密度养殖,一旦密度过高,系统“超负荷”,水质异常。或者,通过大量、频繁“换水”实现持续养殖,仍然存在尾水排放问题。要想实现真正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完善是决定因素。系统整体包含养殖池、沉淀池、全自动转鼓过滤器、蛋白分离器、MBBR生化池、紫外线杀菌灯,再加上供氧系统、恒温系统、臭氧系统等。运行原理:将水处理区储水池中的水体注入养殖池内,养殖池内放置供氧气石,持续提高水体溶氧。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如何确保水产品质量成为一大挑战。海南智能工厂化水产养殖供应商
案例显示,工厂化养殖在石斑鱼、鲈鱼等名贵鱼类的养殖上取得了明显成果。湖北高密度工厂化水产养殖平台
尽管流水养殖对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但目前仍是国内使用较多、养殖面积较广的工厂化养殖方式。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主要由鱼池、增氧设施、水质净化系统、消毒防病设施、水温调控设施 5 部分组成,此养殖模式下养殖废水经沉淀、过滤、消毒等简单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这种养殖模式与流水养殖模式相比,降低了一部分用水量,相较于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技术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一部分水产养殖工厂采用这种养殖方式。湖北高密度工厂化水产养殖平台
利用地下水开展淡水养殖的,应特别关注排污口设置是否规范,重点监测排放频率和排放量。此外,对养殖尾水中可能存在的渔药和重金属残留,应从源头把控,厘清渔药来源、明确成分、核实用途、规范用量,杜绝禁用渔药,避免过度用药。稳步推进涉水设施设备运行的自动在线监测。对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地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可以联合水利、农业(渔业)管理部门定期监督检查养殖企业取水、循环水和尾水处理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协同推进自动在线监测技术和装备的开发,杜绝名义上是循环水、实际需要大量取水排水的现象发生,构建非现场监管工作模式,建立长效动态监管机制,促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封闭式...